传承科学精神 以工程创新圆梦报国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工程师奖”颁奖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之际,1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科协港澳台办公室指导支持,广东省科协、香港工程师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秘书处(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北京市科协、天津市科协协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程师京津交流活动”在京津地区成功举办。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副理事长兼联席秘书长罗晖会见交流团一行并出席相关活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跨海工程与综合交通研究所首席工程师苏权科,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双奥总工”李久林,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等“国家工程师奖”获奖者和获奖团队负责人为青年工程师作分享报告。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周大亚,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丁勇,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罗进飞(正局级,主持工作)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来自粤港澳和京津地区的100多位青年工程师参与了交流。
活动的举办,让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地区青年工程师学习传承老一辈工程师、科学家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严谨治学的工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深入了解国家在工程科技领域发展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进青年工程师特别是港澳青年工程师对国家的发展认同,增强国家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地区青年工程师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科协领导与青年工程师合影留念
学习传承科学精神,激发奉献报国志向
活动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邀请知名院士和“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和获奖团队为青年工程师作分享报告,与青年工程师进行近距离、面对面的交流,让青年工程师们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和杰出工程师的科学精神和优良传统。
陈学东院士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认识和体会,作了题为《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卓越工程师建设》的主旨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卓越工程师队伍培养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并寄望勉励青年工程师要树立远大报国志向,勇于锻造卓越自我,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得者苏权科作了题为《超级工程之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报告,分享了他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实践经验及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突破众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故事,他以自己作为一名工程师,潜心工程一线数十载的职业历程与收获感悟,激励青年工程师“一辈子用心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得者李久林作了题为《做合格工程师,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报告,分享了他参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奥运主场馆和标志性场馆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感悟。他感慨道“国家的繁荣昌盛,时代的发展进步,给土木工程师提供了难得的人生机遇,让我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了‘鸟巢’和‘冰丝带’的总工程师。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国家的日益强大,北京才能成为‘双奥之城’,北京城建集团才能成为‘双奥之企’,我才有机会成为‘双奥总工’。”他以自己切身的成长发展历程与收获感悟,鼓励青年工程师要把握机遇、脚踏实地、敢于创新、担当作为,就一定能够成就自我。“国家工程师奖”获奖团队负责人、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分享了他们超算科研团队传承科学精神、潜身研发系统、团队紧密协作、最后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科研奋斗历程,激励青年工程师要秉承好科学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只要心无旁骛、勇于创新,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香港工程师学会副会长陈帆就如何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及工程专业层面为国家发展作贡献,作了交流分享,寄语青年工程师要增强专业技能,发挥专业所长,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教授作了题为《加强科技合作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报告,寄望青年工程师加强跨区域的交流合作,为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院士、专家作报告
青年工程师们聆听了院士、专家的精彩分享后,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深深地被老一辈科学家、工程师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所激励鼓舞,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科学精神、增强专业本领、投身强国建设的信心志向。
感触科技发展脉搏,增进国家发展认同
为让青年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的辉煌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伟大发展成就,先后组织参观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院史馆、中国科协会史馆,考察了石景山首钢园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亚投行及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
参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观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建院,让青年工程师们领略了几代建院人如何在寻迹、探源、赓续、融合的建院发展史中,沉淀以整体创新引领高品质建筑设计的创作观,并最终成就了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北京设计”品牌的光辉历程和精神特质。参观中国科协会史馆、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华科技文明展》、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永恒的瞬间》主题展等,让青年工程师们感受到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科技文明史,是靠一代代科学家前辈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不懈奋斗谱写的,更是用大公无私的爱国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编织而成的。考察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全自动化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及全球首创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自动化系统让青年工程师们叹为观止,为国家在该技术领域领跑世界倍感骄傲与自豪。
青年工程师考察首钢园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亚投行及天津港
在系列科技、文化参访考察中,青年工程师们通过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进一步增进了对国家科技文化和科技发展成就的认知与了解,也增进了对科学精神内涵实质的理解。
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共促跨区交流合作
为了让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地区的青年工程师能更好地深入交流,在北京以团建形式组织了分组讨论,四地青年工程师混合分组,围绕“京、粤、港、澳的工程专业团体如何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工程人才培训及工程创新”主题,通过提出方案、专家认可、陈述方案、集体评选等形式,评选出了“五个一倡议”的最优提案,即建立一个京粤港澳学术专业交流委员会,每年开展一次共同研究课题或者产业实操项目,每个季度四地轮值搞一次联合学术交流、参访活动、青年论坛、研学交流活动,每年做一次对外宣传媒体采访媒体发布,每年评一次奖。青年工程师们在活跃、热烈、欢快的气氛中把交流活动推向高潮,并在随后的交流酒会上继续进行自由深入的交流。
青年工程师在进行分组讨论
青年工程师参加交流酒会
在天津举办了交流座谈会,邀请天津市人社局介绍了天津市促进海外人才来津工作政策,来自香港、广东、天津的6位青年工程师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各自分享了自己在所属专业学会或专业领域的专业发展、学术交流及培训教育情况,增进了不同地域、不同专业青年工程师之间的相互了解。
青年工程师在天津交流座谈会上作交流分享
在考察交流中,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李志康代表香港工程师学会分享了学会在人才培养与开展交流的经验做法,他表示“作为香港工程界的代表,学会希望为工程师、特别是青年工程师,开创更具前景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希望令青年工程师知道,未来工程界的机遇不仅仅是局限在香港,而是将目光放远一点,可以考虑到大湾区和祖国发展,探索更多可能性。”
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周佑英代表广东省科协介绍了开展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与港澳工程人才职称评价试点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她表示“为更好推动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及面向港澳工程人才的职称评价,促进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在中国科协港澳台办公室的指导下,广东省科协将协同香港工程师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等港澳科技社团共同发起成立大湾区工程师联合体,继续牵头联合主办第三届大湾区工程师论坛。届时,欢迎北京市科协、天津市科协及相关学会、机构青年工程师共同参与。”
天津市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陈胜勇介绍了天津市工程师学会的基本情况及未来希望加强与粤港澳工程组织交流合作的愿景。
参与京津交流活动的粤港澳青年工程师们在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中结束了交流行程,特别是来自港澳的青年工程师们感触颇深,对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印象深刻,期望能有更多与内地同行交流的机会,更好地融入和助力国家发展。
来自香港的青年工程师陈迪朗表示,能够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倍感荣幸,通过几天参访交流的所见所闻所感,进一步增进了对内地发展的认知与了解,深切感受到国家的发展速度和繁荣昌盛,心中充满自豪感。在聆听几位“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的分享后,深感作为一名青年工程师应该学习和传承好老一辈杰出工程师的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为国家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来自澳门工程师学会常务理事、青年部总监的李华超表示,组织此次交流活动为京津冀与粤港澳的青年工程师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对促进跨区域工程师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工程师专业化水平,更好助推国家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作为新一代青年工程师,希望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来自广东的青年工程师吕召彪提到,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开拓了思维视野,感到内地与港澳青年工程师之间有很多可以互学互鉴的地方,特别是内地工程师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港澳工程师拥有良好的领导力和视野,可以相互学习借鉴。